讀者們可以想一下,為什麼要用彩虹色系,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聯嗎?是呈現人的多樣性跟包容,還是各個顏色代表的情感,又或是藉著視覺刺激,引導我們的創造力、想像力?
王俊傑(Matthew Wong,1984-2019)是加拿大華裔藝術家,以獨特的東西方美學,迅速在國際藝術中崛起。1984年出生於多倫多,七歲時跟著家人搬到香港,十五歲回到加拿大。23歲從密西根大學取得文化研究學位,28歲在香港城市大學獲得創意媒體碩士學位(主修攝影)。特別的是,王俊傑的繪畫技術全靠自學,29歲才開始專注創作。
各位讀者最關注的,應該就是眾多畫廊之中,有哪幾家的作品不錯,是值得去到他們攤位看看的。畢竟看這麼多不認識的藝術家是非常累人的,為了減少讀者來回的時間,可以參考art dEEPFIND推薦的畫廊!
喬治.馬修(Georges Mathieu,1921-2012,91歲)是法國畫家,抽象藝術的代表人物。最著名的是對「抒情抽象」(Abstraction Lyrique)運動的貢獻,這種風格強調表現力和情感,甚至以「表演」的方式進行繪畫。曾學習「文學」和「法律」,使他浪漫與理性兼具。喬治大約20歲才開始作畫,一開始是具象類型的作品,不久後轉為抽象,因為這種風格,才能體現他豐沛的情感。
本篇文章介紹蘇富比的預展作品,有張大千的仕女圖、喬治.馬修 Georges Mathieu的抒情抽象、王俊傑的哀傷,以及丹尼爾.里希特 Daniel Richter的怪異造型作品。
佳士得2024年香港春拍預展(CHRISTIE’S 2024 HONG KONG SPRING AUCTIONS Exhibition in Taipei) 介紹畢卡索的素描、陳逸飛的人像、雷尼.馬格利特的哲學,以及米凱拉.伊爾伍德 - 丹的狂野。
Frieze是全球的現當代藝術平台,主要服務藝術家、畫廊、收藏家與所有喜歡藝術品的人們,除了線上的平台之外,同時F還有三本出版品:《Frieze》、《Frieze Masters》和《Frieze Week》;在倫敦市中心設有位於的 No.9 Cork Street 畫廊,並定期舉辦講座。在四個城市舉辦國際藝術博覽會,包括 Frieze London、Frieze New York、Frieze LA、Frieze Seoul;斐列茲藝術博覽會(Frieze Art Fair)是指標性的年度藝術盛事,吸引來自各地的藝術家、策展人和收藏家,是當代藝術市場非常重要的風向指標。
林壽宇(Richard Lin),1933年出生於台中霧峰,2011年於台中逝世,字木生、號丁山,又號汝傑,為霧峰林家後代。少年時期接受東方文化,後來赴英國就讀於倫敦綜合工藝學院(今西敏大學),專攻建築,同時開始他的繪畫創作。
名和晃平(Kohei Nawa)是以雕塑和裝置藝術知名的日本當代藝術家,1975年生,畢業於京都市立藝術大學,並在該校完成博士學位。他的創作經常採用玻璃珠、矽膠、油漆等不同材料,把日常物品變成螢幕裡面才會看到的視覺效果,最具代表性的系列是「PixCell」(這是他自己創造的單字,結合像素Pixel、細胞Cell),在這些作品中,他把玻璃珠覆蓋在動物標本表面,創造出一種類似數位像素的質感。
陳澄波 Chen Cheng-Po(1895年-1947年)是台灣日治時期的藝術家,是台灣現代美術的前輩。出生於嘉義,年輕時在日本留學,並在東京美術學校(今東京藝術大學)學習油畫,他的作品以描繪台灣的自然景觀與城市風光為主,特別擅長運用明亮的色彩和細緻的筆觸,展現台灣的「地方色彩」。
ArtFund網站發佈《2024年博物館館長的研究報告》(原文:Insights from our Museum Directors Research 2024)主要是針對各個博物館、古蹟、圖書館、和畫廊的訪談和線上問卷,了解在疫情後面臨的挑戰和機會,看看這些機構的經費問題以及該往哪些方向深化合作。
Artsy網站 發佈《2023年藝術市場回顧》(原文:The Art Market Recap 2023)2023年的藝術市場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:修正。2022年有很多大規模的銷售和創紀錄的高價交易,只是2023年在經濟不確定的情況下,市場相對縮小,且市場波動很大,大家猜測2023年的狀況,是否會成為藝術產業的新常態。
Frieze是全球的現當代藝術平台,主要服務藝術家、畫廊、收藏家與所有喜歡藝術品的人們,除了線上的平台之外,同時F還有三本出版品:《Frieze》、《Frieze Masters》和《Frieze Week》;在倫敦市中心設有位於的 No.9 Cork Street 畫廊,並定期舉辦講座。在四個城市舉辦國際藝術博覽會,包括 Frieze London、Frieze New York、Frieze LA、Frieze Seoul;斐列茲藝術博覽會(Frieze Art Fair)是指標性的年度藝術盛事,吸引來自各地的藝術家、策展人和收藏家,是當代藝術市場非常重要的風向指標。
本篇文章介紹5個全球藝術市場最常用的藝術資料庫,讀者可以根據公司或自身的需求,找到適合您的資料庫。
Artsy網站 發佈《2023年藝術市場回顧》(原文:The Art Market Recap 2023)2023年的藝術市場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:修正。2022年有很多大規模的銷售和創紀錄的高價交易,只是2023年在經濟不確定的情況下,市場相對縮小,且市場波動很大,大家猜測2023年的狀況,是否會成為藝術產業的新常態。
我買來的藝術品可以借給他人公開展出嗎,要不要先跟藝術家、原購買畫廊、展出單位簽約?第一個會碰到的問題就是,我可以把作品借給他人公開展示嗎,會不會有什麼法律問題?
在art dEEPFIND藝術網站,你可以找到關於「藝術領域」常用的名詞,本篇包含類型及基礎說明,讓你快速了解藝術品常用的類型有哪些。
在art dEEPFIND藝術網站,你可以找到關於「藝術領域」常用的名詞,本篇包含媒材及基礎說明,讓你快速了解藝術品常用的媒材有哪些。
本篇文章介紹藝術品保險的重要性和選擇合適的保險。由於藝術品價值高昂,受損時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。以及介紹保險理賠的標準作業流程和注意事項,且為了確保藝術品的保險價值與市場價值相符,投保前建議請專業鑑價單位進行估值。
常見的藝術拍賣術語說明,讓你在藝術品拍賣會或是參觀拍賣預展時,能夠看懂各個名詞所代表的意思,也讓自己在與人交談時顯得專業。
藝術品需要在18-22度的溫度和50-60%的濕度下保存,這對家裡來說是一項挑戰,因此藝術品倉庫成為一個更可控的選擇,避免太陽直射和其他不確定因素也是關鍵。文章中介紹控制環境條件的設備,包括冷氣、除濕機、加濕器、遠端自動空調和電風扇的使用和注意事項;也介紹藝術品的清潔與修復,應由專業人員或原購買畫廊處理,以保持藝術品的完整性和價值。
我們可以先了解自己這趟的參觀目的是什麼: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類型,也知道哪家畫廊有你要的作品嗎?還是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類型,但是不知道找哪家畫廊購買?或者這次沒有要購買的打算,單純想看看有什麼好作品,為未來做準備。以上幾個目的在出發前先釐清,可以縮短逛的時間,讓自己把視線瞄準在特定目標。
對於沒有看過藝術展覽的人來說,美術館是較親民的地方,且關於藝術家生平、大事記、展覽由來等的資訊完整,可以從多個面向的基礎了解藝術展覽的組成。
續舊-2022彩繪修護特展,展覽以「高雄市的歷史建築代天宮、原大崗山龍湖庵大悲樓彩繪藻井、北港朝天宮凌虛殿、聚奎閣門神、福隆宮雲龍水墨壁畫」為主題,介紹數名彩繪修護師,近十年的彩繪修護成果,包含修護的理念、流程以及使用工具。
佳士得2024年香港春拍預展(CHRISTIE’S 2024 HONG KONG SPRING AUCTIONS Exhibition in Taipei) 介紹畢卡索的素描、陳逸飛的人像、雷尼.馬格利特的哲學,以及米凱拉.伊爾伍德 - 丹的狂野。
林壽宇(Richard Lin),1933年出生於台中霧峰,2011年於台中逝世,字木生、號丁山,又號汝傑,為霧峰林家後代。少年時期接受東方文化,後來赴英國就讀於倫敦綜合工藝學院(今西敏大學),專攻建築,同時開始他的繪畫創作。
名和晃平(Kohei Nawa)是以雕塑和裝置藝術知名的日本當代藝術家,1975年生,畢業於京都市立藝術大學,並在該校完成博士學位。他的創作經常採用玻璃珠、矽膠、油漆等不同材料,把日常物品變成螢幕裡面才會看到的視覺效果,最具代表性的系列是「PixCell」(這是他自己創造的單字,結合像素Pixel、細胞Cell),在這些作品中,他把玻璃珠覆蓋在動物標本表面,創造出一種類似數位像素的質感。
朴栖甫,原名朴在弘,1931年出生於韓國慶尚北道醴泉郡,成長於朝鮮日治時期結束後的韓國,見證了南北戰爭,並被兩韓軍隊強制徵兵,在這個動盪的時期,他對藝術的熱愛幫助他度過了艱難時刻,並完成了弘益大學美術學系西洋畫科的學位。
薩爾瓦多.達利 Salvador Dalí 1904年出生於西班牙菲格雷斯(Figueres),1989年去世,這位加泰隆尼亞的藝術家,以超現實主義的創作享譽全世界,與畢卡索和米羅齊名,被譽為西班牙20世紀最具代表性的三大畫家之一,而且除了繪畫,達利還涉足雕塑、電影、攝影和寫作等多個領域。其外型也非常有特色,尤其是兩撇上翹的鬍子!
「圓點女王」草間彌生(Yayoi Kusama,日語:くさまやよい)1929年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,家境富裕,是四位孩子中最小的,草間彌生在繪畫、雕塑、裝置藝術、表演藝術和文學等多種領域內有著豐富的創作,特別是對重複圖樣的迷戀,這來自於她童年時期的幻覺經驗。
米里亞姆 · 卡恩(Miriam Cahn)出生於1949年瑞士巴塞爾(Art Basel的舉辦地點)的猶太移民家庭,她以非常強烈的政治和性別主題聞名,且畢生致力爭取性別平權。自1970年左右開始,當時適逢二戰結束的嬰兒潮,卡恩的作品就一直與女性主義有關,也經常有戰爭和身體的主題,像是在反抗當時世界的不滿、迫害。
克勞德.莫內(Claude Monet),1840年11月14日出生於法國巴黎,1926年12月5日逝世(86歲),是法國印象派代表人物及創始人之一。莫內的作品經常描繪同一場景在不同時間點的變化,其中最著名的作品系列包括《印象.日出》(Impression, Sunrise),這件作品是印象派名稱的由來;《睡蓮》系列(Water Lilies);《聖拉扎爾火車站》系列(Gare Saint-Lazare);《日本橋》(The Japanese Bridge)
塞尚出生於1839年,1906年逝世(67歲),被譽為「現代藝術之父」,是偉大的後印象派藝術家之一,也是現代藝術發展的關鍵人物,他的作品改變後來的藝術家對於色彩和構圖的看法,影響畢卡索(Pablo Picasso)、馬蒂斯(Henri Matisse)等多位後來的大師級藝術家,同時也為立體主義和抽象藝術打下良好的基礎。
安迪.沃荷(Andy Warhol),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,1928年8月6日出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,以普普藝術(Pop Art)運動而聞名。他在1950年左右開始他的職業生涯,剛開始是一位商業插畫家,1960年後,他轉向藝術創作,作品常跟消費品和名人有關,知名的包括《瑪麗蓮夢露》、《康寶濃湯》,以及《可口可樂瓶》系列。
格哈德.里希特(Gerhard Richter)1932年2月9日出生於德國德累斯頓,是當代具影響力和產量豐富的藝術家。他的作品種類包含繪畫、攝影和玻璃等多種媒介。以技術的多樣性知名,其中為人熟知的是他以玻璃創作的裝置藝術,譬如2007年科隆大教堂的彩窗,以及充滿神祕的抽象畫。
佳士得Christie's《2023香港秋季拍賣台北預展》文章中,我們將介紹佳士得的預展作品,從常玉的經典「裸女」作品、草間彌生人生當中最重要的標誌「南瓜」、張大千的「仕女」、到龎均的東方油畫,每一件作品都非常精彩。
奇美博物館羅丹廳的常設展(意即展出時間很長),專門展示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.羅丹(Auguste Rodin)的作品。羅丹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最具影響力的雕塑家之一,1875年到義大利後,受到米開朗基羅作品的啟發,羅丹便開始嘗試以更寫實和充滿動感的手法呈現人體,這在當時是一大創新。
張淑芬,一位素人藝術家。擺脫了公眾人物的身份和公益活動的忙碌,她在自學繪畫的路上已走過14年的時光,最近在臺南美術館以一位藝術家的姿態,親自導覽她的畫作。
我買來的藝術品可以借給他人公開展出嗎,要不要先跟藝術家、原購買畫廊、展出單位簽約?第一個會碰到的問題就是,我可以把作品借給他人公開展示嗎,會不會有什麼法律問題?
《再見氣球》是藝術家蔡芙郡2023年在日升月鴻畫廊的新作展覽,主要是想表達「剪斷枷鎖、打破框架」,剪去在我們身上的包袱。
本篇文章中,我們將介紹蘇富比的預展作品,從吳冠中中西合併的繪畫,到西方的文藝復興經典,以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畢卡索,甚至與之相輝映的夏卡爾。
《保利香港2023春季拍賣台北預展》,翡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,其獨特的礦物學性質和顏色、紋理使它成為一種非常獨特的寶石。翡翠的名字來自西班牙語「piedra de ijada」,意為「側石」,因為當時的中美洲土著會把翡翠放在身體的一側,希望可以治愈疼痛。
小松美羽(Miwa Komatsu)是日本藝術家,1984年出生於日本長野縣。小松美羽的藝術生涯始於她在大學時期創作的「四十九日」銅版畫,此作品廣受好評,為她的藝術之路打下良好的基礎。有趣的是,小松美羽曾經在森林裡迷路,靠著「白狼」引導她走出森林,後來她在寺廟門口發現了帶她走出森林的狼,與傳說中的神獸「狛犬」非常相似。這段經歷深刻影響了她後來的創作,神獸成為她一直繪畫的主題,也反映她對生死的看法。
「森子」是奈良美智的經典作品,捕捉了他對童年的深刻回憶。這件作品超越了奈良早期諷刺和憤怒的風格,展示了一種純真和平靜的自然情境。作品是為日本青森縣立美術館十週年創作的,象徵著奈良在日本東北地區地震災後的祈禱情感,傳達著對大自然的愛護和感激,並提供了一種撫慰日本震災的溫暖。
About art dEEPFIND
art dEEPFIND從大眾的角度出發,使用容易理解的方式或內容來介紹藝術展覽和作品,目標是讓每一位參觀者、收藏家都能夠明白作品、展覽的內涵,同時也為畫廊及美術館從業人員提供不同層面的視角,讓更多人願意走進畫廊及美術館參觀,觸及更多潛在買主及消費者。